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关于印发《长沙市政务服务中心各类事项审批暂行办法》等管理规程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21 16:10:58  浏览:947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长沙市政务服务中心各类事项审批暂行办法》等管理规程的通知

湖南省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长沙市政务服务中心各类事项审批暂行办法》等管理规程的通知


长政办发〔2003〕40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单位:
  《长沙市政务服务中心各类事项审批暂行办法》、《长沙市政务服务中心收退件管理暂行办法》、《长沙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单位行政审批专用章管理办法》、《长沙市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廉洁从政若干规定》等管理规程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长沙市政务服务中心各类事项审批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特制定长沙市政务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政务中心)各类事项审批暂行办法。
  第二条 一般事项的直接办理制(一)一般事项的范围一般事项指程序简便,可当场或当天办结的事项。具体事项见《办事指南》。
  (二)一般事项的办理一般事项采取直接办理制,其基本程序为:
  1、服务对象申报材料齐全的一般事项,窗口工作人员必须即收即办、当场或当天办结;
  2、服务对象申报材料不全而影响审批的一般事项,窗口工作人员必须一次性告知补办材料,服务对象补齐材料后当场办结。
  第三条 特殊事项的承诺办理制
  (一)特殊事项的范围
  特殊事项指需经审核、现场踏勘、专家评估等必经程序的申请事项。
  (二)特殊事项的办理
  特殊事项采取承诺办理制,其基本程序为:
  1、服务对象向政务中心有关窗口提出申请;
  2、政务中心有关窗口受理申请,并当场初审申报材料。服务对象申报材料齐全的,应出具《长沙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承诺件通知书》,按不同申请事项明确承诺相应的工作时限;服务对象申报材料不全但不影响审批的,应出具《长沙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补办件通知书》,明确告知服务对象需补办事项,工作时限从服务对象补齐材料之日起计算;
  3、窗口工作人员应将承诺事项按“承诺件的管理”办法向政务中心和主管部门报告;
  4、主管部门领导应尽快组织人员审核或现场踏勘,在承诺时限内作出决定(具体承诺时限见《办事指南》),并将决定和相关材料转交服务窗口;
  5、服务对象在承诺时限已到时,到原受理窗口查询办理结果,如对办理结果持有异议,可向政务中心监察处投诉。
  第四条 并联事项的联合办理制
  (一)并联事项的范围
  并联事项指需由2个以上主管部门审批的申请事项。具体项目见《办事指南》。
  (二)并联事项的办理
  并联事项采取联合办理制,其基本程序为:
  1、服务对象应按其申请内容向相关责任窗口提出申请;
  2、责任窗口受理并联申请事项后,必须按“联办件的管理”办法予以办理;
  3、政务中心主持召开联审会议,协调各有关部门联合办理并联事项。
  第五条 上报事项的负责办理制
  (一)上报事项的范围
  上报事项指非本级权限范围内,需报上级审批的申请事项。具体项目见《办事指南》。
  (二)上报事项的办理
  上报事项采取负责办理制,其基本程序为:
  1、服务对象向窗口部门提出申请;
  2、窗口工作人员受理申请,确认为上报事项后,应出具《长沙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承诺件通知书》,明确承诺该事项在本区办理时限,并及时向政务中心汇报;
  3、受理部门为责任单位,采取一包到底的办法,在一定时限内积极与上级部门联系,帮助办理。
  第六条 控制事项的明确答复制
  (一)控制事项的范围
  控制事项指国家明令禁止,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长沙市发展规划的申请事项。
  (二)控制事项的办理
  控制事项采取明确答复制,其基本程序为:
  1、服务对象向有关窗口部门提出申请;
  2、窗口工作人员审查申报材料,如能够当场或当天认定为控制事项的,应当场或当天认定,并将申请事项按“退回件的管理”办法予以处理;如项目内容较为复杂,无法当场或当天决定的,可按“承诺件的管理”办法予以处理,在承诺时间内会同有关人员共同审议,作出明确答复;
  3、服务对象如对申请事项的答复持有异议,可向政务中心监察处投诉。
  第七条 窗口工作人员要增强工作责任心,及时办理各类申请事项。窗口单位应当安排专人办理转交的各类申请事项,在承诺时间内办结,如遇双休日或法定节假日,可按规定顺延办结时间。
  第八条 本暂行办法由长沙市政务服务中心负责解释。
  第九条 本暂行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长沙市政务服务中心收退件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收、退件的管理,方便服务对象,提高办事效率,特制定长沙市政务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政务中心)收、退件管理暂行办法。
  第二条 即办件的管理
  (一)即办件的认定
  程序简便,可当场或当天办结的一般性申请事项,均属即办件。
  (二)即办件的管理
  1、即办件必须即收即办,直接办理;
  2、各窗口实行即办件报表制度,对办结的即办件要填写在政务中心统一印制的报表上,报政务中心业务处汇总。
  第三条 退回件的管理
  (一)退回件的认定
  有下列三种情形之一的申请事项,均属退回件:
  1、服务对象正式向窗口申请,其申报材料中主件缺少;
  2、服务对象申报材料齐全,但经窗口初审,项目内容明显不符合国家、省、市有关产业政策及技术规范要求的;
  3、申报件经现场踏勘、调查、核实,不具备批准条件的。
  (二)退回件的管理
  1、服务对象提出申请后,工作人员如能够当场或当天认定为退回件的,应当场或当天认定;如项目内容较为复杂,无法当场或当天决定的,可会同有关人员共同审议,但审议时间最长不超过两天;
  2、各窗口实行退回件登记制度,凡属退回件的按政务中心统一印制的表格建立台帐,并填写《长沙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退回件通知书》,一式三联,其中第一联存窗口,第二联交服务对象,第三联当天随统计报表一并报政务中心业务处备查;
  3、服务对象对退回件有异议的,有权持退回件通知书到政务中心业务处申请复核,由业务处会同项目主管部门予以复核。
  第四条 补办件的管理
  (一)补办件的认定
  有下列三种情形之一的申请事项,均属补办件:
  1、服务对象的申报材料中已有主件但未带来的;
  2、服务对象的申报材料中非主件材料不全,服务对象承诺补齐的;
  3、服务对象的申报材料主体完整,少数附件不全但不影响审批的。
  (二)补办件的管理
  1、补办件首先必须收件,并填写政务中心统一印制《长沙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补办件通知书》,一式三联,其中第一联存窗口,第二联交服务对象,第三联当天随统计表一并报政务中心业务处。《长沙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补办件通知书》应明确告知服务对象需补办的事项;
  2、补办件的办事时限从服务对象补齐材料之日起计算。
  第五条 承诺件的管理
  (一)服务对象需办事项中当天不能办理,需经审核或现场踏勘的特殊申请事项,均属承诺件。
  (二)承诺件的管理
  1、承诺件首先必须收件,并填写政务中心统一印制的《长沙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承诺件通知书》,一式四联,其中第一联存窗口,第二联交服务对象,第三联报主管部门领导,第四联当天随统计报表一并报政务中心监察处。《长沙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承诺件通知书》应明确承诺办结时限;
  2、承诺件受理窗口的工作人员应出具领件凭单交服务对象,便于服务对象在承诺时限到时凭单到窗口交费、领件;
  3、承诺件受理窗口的工作人员应及时向部门领导汇报承诺内容,尽快组织人员审核或踏勘;
  4、承诺件必须在公开承诺时间内办结,不得随意延长办理时间;
  5、未在承诺时限内办结的承诺件,服务对象有权向政务中心监察处投诉。
  第六条 联办件的管理
  (一)联办件的认定
  服务对象的申请需由2个以上主管部门审批。
  (二)联办件的管理
  1、窗口工作人员受理联办件后,应填写政务中心统一印制的《长沙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联办件通知书》,一式三联,其中第一联存窗口,第二联交服务对象,第三联报政务中心主任室;
  2、责任窗口部门应立即通知各有关部门,牵头落实办理;
  3、政务中心应与联办件的责任部门联系,协调各有关部门联合办理;
  4、联办件必须根据联办件的内容,在承诺时限内办结。
  第七条 政务中心应加强对窗口工作人员的管理,杜绝随意退件现象的发生,提高各类收件的办理质量。
  第八条 本暂行办法由长沙市政务服务中心负责解释。
  第九条 本暂行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长沙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办件日统计表

2、长沙市政务服务中心      窗口即办件统计表

3、长沙市政务服务中心      窗口退回件通知书

4、长沙市政务服务中心      窗口补办件通知书

5、长沙市政务服务中心      窗口承诺件通知书

6、长沙市政务服务中心      窗口联办件通知书

附件1:

长沙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办件日统计表

 窗口名称:

日 期 项  目  类  别
月 日 接待人数
(人)
咨询
(件)
受理事项
(件)
退回
(件)
办结事件
(件)

本日在窗口值班领导
(姓名)



收、退件名称 性质 办结事项名称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
11 11
12 12
13 13
14 14
15 15

说明:(1)此表须当天报送;

(2)此表一式两联,一联窗口单位存档,一联报政务中心业务处;

(3)“性质”一栏填写为受理事项是属即办件、承诺件、联办件、退回件还是补办件。

附件2:
长沙市政务服务中心________________窗口即办件统计表

                             NO:
证、件名称 件   数 备   注











累   计

窗口负责人:___________统计员: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
(盖 章)
说明:此表一式两联,一联窗口单位存档,一联报政务中心业务处。
附件3:
长沙市政务服务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窗口退回件通知书

NO:
_______________:
  你处______月______日报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项,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现予以退件。


附:需补充说明的内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窗口负责人签字:______________

经办人签字: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

(盖 章)

说明:此通知书适用于收件后经审核需退件(含否决)的事项。
附件4:
长沙市政务服务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窗口补办件通知书
NO:
_____________:
  你处_________月_________日报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事项,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现予以退件。

附:需补充说明的内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窗口负责人签字:______________

经办人签字: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

(盖 章)

说明:本通知书适用于不符合报件要求,当场即审即退的项目,窗口经办人需一次性书面告知报批所需具备条件。

附件5:
长沙市政务服务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窗口承诺件通知书
NO:________
办事单位(个人):_____________
所办事项:_____________

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收件,于__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至_________月___________日止,___________个工作日内办结。请于_________月___________日凭本单前来领件或缴费。

窗口负责人签字:______________

经办人签字: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

(盖 章)

说明:本通知适用于需经实地审核的特殊事项。

附件6:
长沙市政务服务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窗口联办件通知书
NO:________
办事单位(个人):_____________
所办事项:_____________



__________月________日收件,于_________月_______日起_________个工作日内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办结。于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起____________个工作日内完成上报。

窗口负责人签字:______________

经办人签字: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

(盖 章)

说明:本通知适用于需由两个以上单位联办,或需多个单位联审后上报的事项。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实施意见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实施意见


教政法[2005]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内各司局、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发[2004]10号,以下简称《纲要》),结合教育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今后五到十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解决当前制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体制性、制度性问题,从根本上要靠法治,要靠依法行政。

  《纲要》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确立了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宏伟目标,是新时期指导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依法行政的纲领性文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贯彻落实《纲要》,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贯彻落实《纲要》,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制度创新,遵循“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一致”的原则和“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的要求,忠实履行法定职责,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效率的提高,依法维护和保障公民依据宪法享有的受教育权,切实保证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实现《纲要》提出的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实现教育法治,推进教育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

  二、进一步明确推进依法行政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依法、科学和民主决策机制。

  1.建立健全教育决策的专家咨询论证、公众参与、合法性评估等制度。教育行政部门受委托起草的法规、规章草案以及做出的涉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应当事先组织专家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社会涉及面广、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项,应当向社会公布,或者通过举行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教育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建立教育法律和政策咨询专家库。省级以下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教育事业发展和推进依法行政的需要聘请有关专家。完善教育重大决策集体讨论的程序和制度,教育行政部门法制工作机构的负责人应当列席部门的办公会议和必要的专题会议,对会议议题的有关法律方面问题提出意见。

  2.完善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当由法制工作机构提出法律审查意见。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收费等事项。规范性文件为实施法律、法规、规章作出的具体规定,不得增设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义务,不得限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重要的规范性文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有关部门备案。

  3.建立健全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确定机构和人员,定期对决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与反馈,对重大教育决策实行督查,并适时调整和完善有关决策。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实现决策权和决策责任相统一。

  (二)大力推进教育立法工作。

  4.进一步完善教育法律体系。要根据全面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按照法制统一的原则和法定的立法权限,进一步推动教育法律体系的完善。积极推动国务院批转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确定的“五修四立”教育立法规划的落实,抓紧研究起草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急需的法律草案。进一步做好实施教育法律、行政法规所需要的配套规章的制定工作,加强对规章的解释工作,及时清理有关规章,积极推动各地制定配套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到201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使各项教育工作都做到有法可依。

  5.不断提高教育立法质量。教育行政部门起草法规、规章草案的内容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符合实际,能够切实解决问题。要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采取书面征求意见、座谈会、专家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有关机关、社会组织和广大公民的意见。对有关机关、社会组织或者公民有重大意见分歧、直接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重要规章,应当通过报刊、网站向社会公布,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规章通过后,应当在政府公报和政府网站上公布。

  (三)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教育行政执法。

  6.进一步转变和规范政府职能。依法理顺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的不同职责,大力推进政事分开。按照建设公共行政管理体制和依法行政的要求,强化教育行政部门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对教育领域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的建设和管理,引导和规范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的健康发展,发挥其行业管理与行业自律作用。

  7.大力加强教育督导和教育行政执法工作。加强督导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督导工作机制。加强对学校收费和招生活动的监督,及时查处和纠正办学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完善对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活动的指导和监督,保证国家教育方针的落实,依法维护受教育者、教师、校长和举办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和指导留学中介服务机构,加大查处留学中介服务机构违法行为的力度,创造良好的留学服务环境。

  8.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责和行为。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授权、依据法定程序组织实施教育行政管理工作。没有法律、法规授权,事业单位和企业不得行使教育行政管理职能;未经行政机关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委托,事业单位不得实施教育行政管理活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法进行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和投入体制改革,不得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

  9.全面实施行政许可法,改革行政管理方式。根据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行政许可事项,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加强对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的监督,加强对下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实施行政许可的指导。进一步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彻底改变主要运用行政手段实施教育行政管理的做法,综合运用法制、规划、评估、信息服务、政策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教育进行宏观管理。充分运用间接管理、动态管理和事后监督的手段管理教育事业。

  10.实行政务信息公开。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事项外,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通过建立政务信息公开栏、政府网站等形式公开政务信息。当前要重点公布以下信息: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教育发展规划;教育经费使用情况;行政许可结果;检查、评估标准与结果等。对公开的政务信息,公众有权查阅。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为公众查阅提供便利条件。

  11.积极探索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切实加强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教育行政执法职责和任务的需要,完善相应的执法机构和队伍,保证教育法律法规规定的执法任务落到实处;建立行政执法协调机制,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实行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和培训制度。认真贯彻《行政处罚法》和《行政许可法》等法律,建立健全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检查、行政收费等程序性制度,把保证公民的陈述申辩、听证、申请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等一系列权利作为健全行政执法程序制度的重点。

  12.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5]37号),把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作为当前改进教育行政执法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机构改革“三定”规定,依法梳理执法依据,明确执法职权。按照科学合理和高效便民的原则,将法定执法职权分解到具体的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确定不同机构、岗位执法人员的具体执法责任。完善行政执法考核机制,明确考核主体、内容、程序和奖惩办法。从而保证教育法律法规得以贯彻实施。

  (四)依法治校,建设和谐校园。

  13.依法加强学校管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依法治校的原则和要求,指导学校完善章程,健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依法履行公办学校出资人的责任。积极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注重法制教育和公民教育,依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14.加大学生权益保护力度。教育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法完善学生学籍管理、学生申诉和权益保护的规定。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学生与学校争议解决机制和机构,规范学生申诉程序,同时依法督促和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和完善学生申诉工作机构、工作机制,保证每一个学生申诉案件都能及时、依法得到处理。

  15.完善教师管理与权益保护制度。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依照《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的规定认定教师资格;推进学校依法评聘相应资格的教师,监督学校依法与教师签订的聘任合同得到切实履行;完善教师申诉规定,完善申诉程序,依法公正、公平解决教师与学校的争议,维护教师合法权益。严格教师管理,依法处理品质恶劣、严重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教师,坚决杜绝教师侵犯学生人身权的违法犯罪行为。

  16.妥善处理各类教育突发事件,严格执行《信访条例》。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协调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校园安全的法律及规定;建立学校管理过程中的社会稳定预警机制,及时排查、发现和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建立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增强预防和妥善处理事故的能力;健全学生安全和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理机制和报告制度,不得瞒报或者漏报。严格落实《信访条例》,坚持慎重、依法的原则,及时处理信访案件。

  (五)加强行政监督工作。

  17.加强行政复议工作。严格落实《行政复议法》,依法明确教育行政复议的范围,规范行政复议程序,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必须依法受理。加强复议机构和队伍建设,依法履行行政复议职责的地(市)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从事行政复议工作的专兼职人员不得少于2人。对违反《行政复议法》规定的行为,特别是不执行行政复议决定的被申请复议主体,要采取适当方式进行通报批评;影响恶劣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18.完善和规范层级监督机制。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健全和完善重大行政处罚备案、重大行政许可备案、行政执法督查、行政执法统计等制度,强化对下级教育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充分发挥法制工作机构对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职能。

  19.自觉接受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教育行政机关要自觉接受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的监督活动。对人民法院受理的教育行政案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积极出庭应诉、答辩。对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生效的行政判决和裁定,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履行。对监察机关的监察建议、审计机关的审计意见以及司法机关的司法建议书,要及时研究处理,并将处理意见和结果通报有关机关。进一步完善群众举报、新闻曝光案件追查等制度,对反映的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及时调查、核实,并依法予以处理。

  (六)增强依法行政观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20.建立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完善公务员法律培训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干部应当带头学习和掌握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教育部党组每年定期举办法制讲座,把法律知识培训纳入领导干部理论培训的总体计划,定期或者不定期对领导干部进行依法行政知识的培训;在5年内完成对机关公务员基本法律知识的轮训。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时间,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根据以上原则,结合实际予以明确规定。教育行政学院、党校举办的各类干部培训班,应当有法制培训的内容。

  21.建立依法行政考核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本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要求,逐步实行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并把依法行政知识列入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录用考试、资格考试的重要内容。完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考核制度,把依法行政情况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加强对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组织领导

  推进依法行政涉及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教育部成立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总体方案和实施意见,协调、指导、考评、督促落实推进依法行政的各项工作,组织开展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调查研究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对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作为直接主管责任人,要加强协调、指导和督促,形成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的组织领导体系。要大力加强教育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法制工作机构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中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政策指导、检查评估的作用。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国务院《纲要》和本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办法和配套措施,确定不同阶段的重点,做到五年有规划、年度有安排,将国务院《纲要》和本实施意见的规定落到实处。贯彻国务院《纲要》和本实施意见的重要情况,要及时报告教育部。

二○○五年十二月六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买卖房屋等问题的复函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买卖房屋等问题的复函

1962年12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8月27日〔62〕院办字第172号关于当前财产纠纷中几个政策问题的请示已收阅,现将我们的意见复告如下:
一、你们提出的一、二两个问题,党的八届十中全会通过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都有明确规定。关于买卖房屋的问题,条例第四十五条作了规定;关于宅基、自留地、自留果园和小片林木地能否买卖的问题,条例第二十一条作了规定;另外,在你们对买卖房屋问题提出的意见中涉及到的一个问题,即生产队对于公益金应如何使用的问题,条例第三十六条也作了规定。我们认为,各级人民法院认真地学习中央制定的这个条例,按照条例规定办事,就能够把有关土地、房屋等民事案件处理好。你们在学习这个条例时,如果对于某些条文在领会上有不明确的地方,需要请求解释;或者根据当地具体情况,认为还需要作某些补充时,可以请示区党委。
二、你们提出的第三个问题,即社员要求退社单干的问题,不属于司法业务范围,应由党政机关来处理。人民法院发现这类问题,应当及时向党委反映情况。如果发现敌人乘机进行的破坏活动,经过公安部门侦察完毕,检察院提起公诉后,应及时地依法予以惩处;对于其他破坏集体经济且已构成犯罪的人,也应依法进行适当处理,以维护人民公社集体所有制,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发展。
三、今后,你们在审判工作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方面遇到的新问题(包括下级法院向你们提出的这类问题的请示),应即时向区党委请示。有关司法业务而无明文规定的问题,也请你们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请示区党委;如果区党委认为仍需由你院向我院征求意见时,则请将你院对该问题的意见和区党委的指示一并告知我们,以便我们研究处理。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