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02 04:29:48  浏览:975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

中央人民政府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



(1949年12月4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



第一条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的人民政府协议机关,由人民政府负责召开。

第二条 县人民政府的各项决策和一切市政设施,均由县人民政府向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报告,并经各界人民代表会讨论,提出建议,再由县人民政府作出最后决定付诸实施。

第三条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代表名额,由县人民政府统一分配,再由各区、乡、各团体、各单位进行选举;或由县人民政府直接邀请。

第四条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每三个月召开一次,开会时设主席团若干人,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若干人,负责主持会议和各项会务工作,设提案审查委员会,负责代表提案审查和处理。

第五条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行使如下职权:

一、 听取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并进行讨论,提出批评和意见;

二、 向县人民政府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

三、 向人民传达并解释代表会议的决议案,协助县人民政府动员推行之;

四、 选举县人民政府县长、副县长、政府委员。组成县人民政府委员会;

五、 审查与决议有关县政的兴革事宜。

第六条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休会期间,设常务委员会,由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主席一人,副主席若干人及委员若干人组成。

第七条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如下:

一、 协商并提出对人民政府工作的建议;

二、 联系代表,协助县人民政府动员人民推行各种工作;

三、 负责进行下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准备工作。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原判无期徒刑的罪犯经减刑后又改判应如何处理减刑问题的电话答复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原判无期徒刑的罪犯经减刑后又改判应如何处理减刑问题的电话答复
1992年1月20日,最高法院研究室

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二庭:
你庭1月4日电话请示中所提到,对原判无期徒刑的罪犯,经两次减刑后,现法院拟将原判改判,对减刑应如何处理的问题,经研究,我们认为,对上述问题,请你们按照我院1989年法〔研〕复〔1989〕2号《关于对无期徒刑犯减刑后又改判,原减刑裁定应否撤销问题的批复》的规定办理,我院1964年(64)法研字第16号《关于劳改犯减刑后又改判应如何确定执行刑期问题的批复》不再适用。

附: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二庭关于原判无期徒刑的罪犯经减刑后又改判应如何处理减刑问题的电话请示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
最近我们受理了这样一案:被告人于1983年被西安市中级法院以抢劫、强奸罪判处无期徒刑。以后由于在劳改单位表现好,省高院予以减刑十八年。减刑后又因劳改表现好,渭南地区中院再次减刑一年。现原审法院及省高院经过对案件复查,均认为原判较重,拟准备改判有期徒刑十年。
对改判十年的刑期,要不要减去渭南中院已减刑的一年,有不同意见,有的认为应该减去这一年,有的认为不应减,需要减刑应再办手续。这主要是对最高法院(64)法研字第16号批复和(89)法研复字第2号批复的认识问题。
特请示你们,望答复。
1992年1月4日


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陵市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拨付办法的通知

安徽省铜陵市人民政府


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陵市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拨付办法的通知

铜政〔2009〕82号


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铜陵市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拨付办法》业经2009年市政府第38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铜陵市人民政府

二○○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铜陵市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拨付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市本级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以下简称“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拨付管理,规范资金拨付程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以及《铜陵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铜陵市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政府投资项目原则上实行资金直接拨付制度。资金直接拨付是指对政府性投资的基本建设项目,由投资人(主要为市财政局、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公司)按规定将建设资金直接拨付给项目征迁实施单位、建设单位和设备材料供应商。具体按下列方式拨付:

(一)项目征地拆迁资金直接拨付给县区政府等征迁实施单位;

(二)工程建设资金直接拨付给项目建设单位或总包单位;

(三)设备材料、前期费用(规划、勘测、设计等)资金直接拨付给设备材料供货商或服务供应商。

第三条 下列财政性资金安排的基本建设项目应实行直接拨付:

(一)市级财政性基本建设资金;

(二)政府性融资用于基本建设项目的资金;

(三)中央和省补助(含国债资金)的各项基本建设资金;

(四)其他资金。

第四条 建设资金拨付按照收支平衡和“按计划、按合同、按进度、按程序”的原则实施。投资人根据市投融资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年度投融资计划、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概算、项目合同、工程进度及审价结果等资料,对项目资金进行审核拨付。

建设项目或资金计划需要调整的必须经市投融资管理委员会研究同意,并下达调整计划。

第五条 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公司作为投资人的项目,上级拨款、财政预算安排资金统一由市财政局划拨至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公司;其他单位自筹资金等配套资金也应同步划缴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公司,由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公司统一实施直接拨付。

第六条 建设单位(主要为市重点工程建设局、交通运输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委、教育局、水务局等单位)在履行完立项审批、初步设计审查及核定投资概算等规定程序,向投资人提交备案申请后方可进行资金拨付。备案申请主要附下列资料:

(一)立项批复文件;

(二)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批复文件;

(三)招投标文件;

(四)经招投标中心审定的中标通知书;

(五)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征迁合同、设备材料合同等合同或协议;

(六)其它有关资料。

第七条 工程征地拆迁资金拨付按以下程序实施:

(一)建设单位将征迁方案及费用测算等征迁资料报送投资人;投资人会同市国土、财政、监察、审计等单位审核征迁费用后,由建设单位与征迁实施单位(县区政府)签订征迁合同;投资人按征迁合同及征迁进度预拨征迁费用;

(二)特殊情况下,为加快征迁进度,投资人可在征迁合同签订前,按不高于项目征迁概算的30%预拨征迁安置费用,然后根据征迁进度审核拨付;

(三)建设单位向投资人提交完整的征迁资料并完成土地资产过户等相关工作后,投资人按市审计局审计确认的征迁费用结算征迁费用尾款。

第八条 工程建设、设备材料、前期费用等资金拨付按以下程序实施:

(一)建设单位、设备材料供货商及相关服务供应商向项目实施单位提出资金拨付申请,并提交经监理公司审签的工程进度表、设备材料验收单等相关工程建设资料;

(二)建设单位于每月5日前将审核后的资金拨付申请材料提交投资人;

(三)投资人在3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在资金落实的情况下2个工作日内完成项目资金拨付工作。

第九条 根据项目投资概算,建设单位可向投资人申请预拨一定的备用金。对于数额不大、急需支付的零星支出,建设单位可先从预拨的备用金中直接支付,事后及时向投资人办理报账手续。

项目履约保证金在合同签订3日内,由项目承建单位统一汇缴至投资人账户;工程完工30日内,建设单位核签后,由投资人进行清退。

第十条 政府投资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在项目初步验收后30日内编报竣工决算资料,经主管部门审核后上报市审计局,由市审计局审核并出具审核报告;投资人根据决算报告扣留质量保证金后结清工程尾款。

工程建设竣工决算审计结束前,投资人累计拨付的工程建设资金不得超过合同价的80%,设备材料安装验收后按合同约定支付。

按规定预留的质量保证金,在项目保修期满并经验收后清算拨付。

第十一条 政府投资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投资人应暂停拨款;情节严重的,将提请有关部门依法追究主要责任人的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

(一)未按规定履行基本建设程序,违反招投标法、政府采购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

(二)未按批复规模和标准进行建设,擅自提高设计标准、扩大建设规模、超投资概算的;

(三)未按规定程序报批,擅自变更设计内容、签证增加工程造价的;

(四)弄虚作假、多报多领征迁或工程建设资金的;

(五)自筹配套资金不落实的;

(六)市审计、监察等部门在审计、监督中发现问题提出暂停拨款的;

(七)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十二条 投资人负责项目资金的筹措工作,对年度政府投融资计划批复项目的建设资金应规范高效地予以拨付,并按月向市发改委、财政局、监察局、审计局报送工程资金拨付情况明细报表,并抄报市政府分管领导。

第十三条 建设单位负责按基本建设程序对工程招投标、工程造价、工程质量、工程决算、竣工移交、备查账登记等进行严格规范管理。

第十四条 建设单位、征迁实施单位、设备材料供应商、设计单位以及项目监理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法规、规定,认真履行合同规定的各项权利与义务。如发现弄虚作假、以次冲好,投资人将及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等单位通报,根据其违规程度、性质,决定是否暂停其参与政府投资项目的资格;造成投资人经济损失及其他后果由相关责任单位承担。

第十五条 市财政局应定期对投资人资金拨付、资金投向、资金安全等情况进行检查。

市监察、审计等有关部门负责对工程招投标、工程签证、征迁费用及进度款审核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市投融资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市发改委)会同市财政局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实施,有效期5年。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