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深圳市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的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2 16:41:07  浏览:863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深圳市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的规定

广东省中共深圳市委 深圳市人民


深圳市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的规定
中共深圳市委 深圳市人民政府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规范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以下简称建议)和政协提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广东省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建议、提案的范围包括:
(一)市人大代表提出的有关建议;
(二)市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审议决定改为建议处理的有关议案(简称议案转建议);
(三)市政协的参加单位、政协专委会和市政协委员提出的有关提案。
第三条 人大代表建议的交办机关是市人大常委会,政协提案的交办机关是市政协。适用本规定的承办单位指:本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工作部门、法院、检察院、群众团体以及有关单位。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分别是市委、市政府系统办理建议、提案工作的综合协调单位


第二章 交 办
第四条 在市人大和市政协大会期间提出的建议、提案,由交办机关组织力量,在大会闭会前完成建议、提案的录入、打印和分办工作,并通过电脑网络向各承办单位传送。承办单位接到建议、提案后,应及时清点、登记,并向交办机关反馈接收情况。如认为不属本单位办理的,应在
十天内提出书面转办意见,加盖公章后连同交办件一并退回交办机关,由交办机关重新确定承办单位。承办单位不得自行转送其他单位。
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应在大会闭会后三十日内会同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召开各承办单位主管领导和有关工作人员参加的交办会,正式落实办理任务。
第五条 建议、提案的交办可以通过书面交办和电子文件交办两种方式进行。
第六条 闭会期间提出的建议、提案,由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的办事机构直接交给有关承办单位办理。
第七条 建议、提案涉及两个以上单位的,由交办机关指定有关单位分别办理(分办),或指定一个单位主办,其他单位会办(主办、会办)。被指定为主办的单位如有异议,可向交办机关提出,但在交办机关未作出更改前,不得拒办。

第三章 办 理
第八条 建议、提案承办单位应实行承办工作责任制,建立有分管领导、处室领导和具体承办人员组成的三级承办网络。
第九条 承办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办理方案,由主管领导审核并部署办理工作。办理工作要深入调查,实事求是,讲求质量,注重效率,认真解决实际问题。对建议、提案提出的问题,凡应该解决且有条件解决的,要抓紧解决;应该解决但因条件限制暂时不能解决的,要纳
入计划,创造条件逐步解决;涉及上级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应积极反映情况,争取上级部门支持解决;因各种原因一时难以解决或不可行的,应实事求是地向提建议、提案者解释清楚。
第十条 在办理过程中,承办单位应加强与提建议、提案者的沟通联系,通过组织视察、座谈、走访等形式听取他们的意见,共同协商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十一条 各分办单位之间,主办单位与会办单位之间在办理工作中应密切配合,相互支持,不得推诿和扯皮。
第十二条 在办理期间,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要主动协助交办机关做好催办、督办和检查落实工作。

第四章 答 复
第十三条 承办单位对建议、提案要做到件件有答复。答复要力求做到内容有针对性,态度诚恳,表述准确,文字精炼,格式规范,以承办单位的正式函件印发。对联名提出的建议、提案,答复应同时寄送每位提建议、提案者。
对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政协专委会的集体提案,其答复意见经市委办公厅或市府办公厅审核后由承办单位答复。
第十四条 答复件要在右上角分四类标明办理结果:所提问题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的标“A”;正在解决或已列入计划解决的标“B”;因条件限制或其他原因目前不能解决的标“C”;留作参考的标“D”。
第十五条 承办单位应在建议、提案交办之日起三个月内答复,确因问题复杂在三个月内不能答复的,最迟不得超过六个月。闭会期间提出的建议、提案,应在交办之日起三个月内答复。
第十六条 承办单位对建议、提案的答复应抄送交办机关,市委、市政府系统的承办单位,还应分别抄送市委办公厅或市政府办公厅。
答复除通过书面形式抄送外,还应通过电脑网络用电子文件抄送。
第十七条 建议、提案涉及多个单位,属分办的,由承办单位分别答复;属会办的,会办单位应在交办之日起两个月内提出会办意见送主办单位,由主办单位综合后统一答复。
第十八条 承办单位寄送答复时,应附上《征求意见表》。对联名提出建议、提案的,《征求意见表》只需附给领衔人。提建议、提案者应及时填写《征求意见表》并在收到答复十五天内反馈给交办机关,由交办机关收集、整理。提建议、提案者对答复不满意的,交办机关有权责令承
办单位进一步解释或重新办理。
第十九条 承办建议、提案在十件以上的单位,在当年办理工作完成后,应向交办机关写出书面总结报告。属市委、市政府系统的承办单位,该报告还需抄送市委办公厅或市政府办公厅。
第二十条 当年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完成后,市政府办公厅应将市政府系统承办建议的办理结果报告市人大常委会,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办事机构应将其它机关和组织承办建议的办理结果综合书面报告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办公厅应将市政府系统办理提案的汇总情况书面通报市政协,市
政协有关办事机构应将全市提案的办理情况汇总向市政协报告。

第五章 奖 惩
第二十一条 当年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完成后,市委办公厅、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应联合组织考核、评比,对办理工作成绩显著的承办单位和承办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二条 对不重视办理工作,草率应付,办复质量差,超过规定办理时限等违反本规定的承办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和省人大、省政协的建议、提案,按上级有关规定和要求办理。
第二十四条 区级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由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1998年5月18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阿坝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行办法》的通知

四川省阿坝州人民政府


阿坝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行办法》的通知

阿府发〔2008〕8号

各县人民政府,州直各部门,卧龙管理局: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行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复,现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00八年四月二日



阿坝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建立健全我州城镇医疗保险体系,保障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逐步实现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医疗保障体系的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7〕20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实施意见》(川府函〔2007〕187号)精神,结合我州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基本医疗保障,缓解城镇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二)低水平起步,即根据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合理确定筹资水平和保障标准;

  (三)重点保障大病医疗,实行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费用社会统筹;

  (四)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

  (五)以家庭和个人缴费为主,政府给予适当补助;

  (六)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第三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统一政策,分级管理,统一调剂,逐步过渡到州级统筹,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征收、支付和调剂制度,具体办法由州劳动保障和财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二章 参保范围


  第四条 阿坝州行政区域内,具有本州户籍的不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所有城镇居民,即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具体包括:

  (一)中小学校在册学生(包括中专、职业高中、技校)、托幼机构在园幼儿;

  (二)18周岁以下非在校的少年儿童;

  (三)年满18周岁以上非从业的城镇居民。


第三章 基金筹集

  第五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来源如下:

  (一)参保居民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
 
  (二)各级政府补助资金;

  (三)基金利息收入。

  第六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筹资标准:

  在校中小学学生和18周岁以下非在校的少年儿童实行定额缴费,每人每年按100元缴费。年满18周岁以上非从业城镇居民的缴费标准为上一年度阿坝州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5%,当年具体缴费数额由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发布(2008年缴费标准为240元)。

  (一) 个人缴费标准

  1.在校中小学学生和18周岁以下非在校的少年儿童,个人每年缴纳居民医疗保险费10元;城镇低保对象、重度残疾的学生和儿童,个人不缴费。

  2.年满18周岁以上的非从业城镇居民,个人每年缴纳居民医疗保险费140元;城镇低保对象、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员、低收入家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个人每年缴纳居民医疗保险费80元。

  (二)政府补贴标准

  1.在校中小学学生和18周岁以下非在校的少年儿童,中央财政每人每年补助40元;省财政每人每年补助40元;州财政每人每年补助5元;县财政每人每年补助5元。在此基础上,对属于城镇低保对象、重度残疾的学生和儿童参保所需的家庭缴费部分,除中央财政补助5元外、州财政再补助5元。

  2.年满18周岁以上的非从业城镇居民,中央财政每人每年补助40元;省财政每人每年补助40元;州财政每人每年补助10元;县财政每人每年补助10元。在此基础上,对属于城镇低保对象、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员、低收入家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参保所需的家庭缴费部分,除中央财政补助30元外,州财政、县财政各再补助15元。

  (三)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城镇居民中的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的“三无人员”,属于个人缴纳的部分,由城市医疗救助资金全额补助。

  (四)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对职工家属参保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补助,并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鼓励政策。


第四章 参保缴费

  第七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登记:

  (一)在校中小学学生、在园幼儿以学校、托幼机构为单位在学校、托幼机构所在地办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相关手续。

  (二)18周岁以下非在校的少年儿童和年满18周岁以上的非从业城镇居民,以家庭(个人)为单位在户籍所在地办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相关手续。

  第八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用征缴

  (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按年度征缴,中小学生、婴幼儿按学年度征缴。

  (二)在册中小学生、在园幼儿由学校、托幼机构组织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委托学校、托幼机构代收代缴医疗保险费。

  (三)18周岁以下非在校的少年儿童和年满18周岁以上的非从业的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费,由户籍所在地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征收。

  (四)属政府补贴部分,由财政部门按参保人数核定划拨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专户。

  第九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支付期限

  (一)本办法实施之日起一年内参保缴费的,从参保缴费次月起享受本办法规定的医疗保险待遇;

  (二)本办法实施满一年以后参保缴费的,自参保缴费之日起满6个月后,享受本办法规定的医疗保险待遇;

  (三)参保后中断缴费的,从中断缴费之日起停止享受医疗保险待遇,自续保缴费之日起满9个月后,享受本办法规定的医疗保险待遇,缴费年限合并计算。


第五章 医疗保险待遇

  第十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用于支付城镇居民住院、门诊大病医疗费用。支付范围参照《四川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四川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管理暂行办法》以及阿坝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城镇居民住院统筹基金起付标准按照不同级别的定点医疗机构确定为:

  (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00元;

  (二)一级医疗机构300元;

  (三)二级医疗机构500元;

  (四)三级医疗机构700元。

  第十二条 参保居民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符合规定的住院医疗费用,起付标准以下的费用由个人自付,起付标准以上至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医疗费用,由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按以下比例支付:

  (一)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统筹基金支付65%;

  (二)一级医疗机构,统筹基金支付60%;

  (三)二级医疗机构,统筹基金支付55%;

  (四)三级医疗机构,统筹基金支付50%。

  在校中小学学生和18周岁以下非在校的少年儿童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在上述标准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

  第十三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按年度计算,在一个自然年度内,统筹基金支付住院医疗费用的最高支付限额为2.8万元。鼓励城镇居民连续参保,参保居民连续缴费满5年不满10年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增加5000元;参保居民连续缴费满10年以上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增加1万元。最高不超过10000元。超过封顶线以上部分申请城镇居民社会医疗救助或商业保险解决。

  第十四条 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并按时足额缴纳了医疗保险费的,可享受门诊大病医疗待遇,门诊大病医疗待遇按二级医疗机构住院政策规定报销,申请办法按城镇职工特殊疾病管理办法执行。享受门诊大病病种为:恶性肿瘤放疗、化疗;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治疗;肾、肝移植术后抗免疫排斥药物治疗;慢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

  第十五条 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中丧失劳动能力重度残疾人员、低收入家庭在享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仍有困难的向民政部门申请城镇居民医疗救助。

第六章 医疗服务管理

  第十六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管理参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定点就医管理和就医报告制度。定点医疗机构应当认真执行医疗保险有关政策规定,自觉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严格履行医疗保险服务协议。在保证基本医疗的前提下,坚持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防止和制止浪费,保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合理使用。

  第十八条 参保居民在定点结算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医疗费用,属于个人承担的部分,由定点医疗机构与个人结算;属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部分,定点医疗机构持有关资料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实行按月结算。

  第十九条 参保居民在州外或非定点结算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医疗费用,先由本人全额垫付,再持有效票据在规定时限内到参保所在地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结算。

  第二十条 参保居民因病情需要转州外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需经当地二级乙等医疗机构提出建议,并报同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批准(危重急症抢救除外)。未经批准转州外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费用,居民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第七章 基金管理与监督

  第二十一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单独核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

  第二十二条 州、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主管辖区内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州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负责统筹基金的调剂和具体业务的指导和管理;各县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管理和支付。

  第二十三条 各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建立健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预决算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确保基金的安全营运。严格审查医疗费开支,在确认其符合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及时支付医疗费用。

  第二十四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出现支付风险时,劳动保障、财政部门应及时向政府报告,提出处理意见,报政府审批。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 劳动保障部门、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致使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流失的,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追回流失的医疗保险基金;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当事人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定点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医疗保险政策规定,弄虚作假、滥用药品、违规收费等,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有权按协议进行处理;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视不同情况给予批评教育,或暂停基本医疗保险业务,或取消其定点医疗机构资格。

  第二十七条 参保居民采取隐瞒、欺诈等手段骗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有权拒付,已经支付的,应依法责令退还;拒不退还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依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259号)的规定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 组织实施

  第二十八条 劳动保障部门为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会同财政、民政、卫生、教育、残联等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各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工作。

  财政部门负责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资金的预算、筹集、划拨和统筹基金的监督管理;发改委负责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民政部门负责对城镇困难群众给予医疗救助,做好医疗救助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衔接,协助做好城镇居民低保人员、“三无人员”参保的组织实施工作;教育部门负责协调好在校中小学生和托幼机构在园幼儿参保的组织实施工作; 卫生部门负责指导定点医疗机构为城镇居民提供优质优惠的医疗服务,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研究制定发挥中藏医药特色的有关政策;公安部门负责参保居民的户籍认定工作; 残联负责残疾人员信息收集和核实工作;物价部门负责研究完善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和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审计部门负责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监督工作;监察部门负责对行政机关、国家工作人员,以及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工作人员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工作履职情况进行监督,并查处违纪案件;药品监督、税务、宣传、广电中心、阿坝日报社等部门,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协调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各县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加强劳动保障社区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社区平台在政策咨询、参保缴费、变更登记、就医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第二十九条 为积极稳妥推进全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州人民政府成立阿坝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局际联席会议,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并就重大问题向州人民政府提出报告和建议。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和工作协调。各县人民政府应高度重视本县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组织实施工作,切实解决好经办机构人员编制、工作场所、工作经费等,以促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顺利推进。

第十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的具体实施细则由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制定,报州人民政府审定后实施。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阿坝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

青政办〔2009〕38号


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

  《青海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〇〇九年三月四日


青海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制定和管理,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各类应急预案的实效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应急预案,是指为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社会危害,规范各类紧急应对活动预先制定的方案。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应急预案编制、审批、发布、备案、修订、宣教培训和演练等相关管理工作。

  第四条 应急预案管理遵循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归口管理、分级实施的原则。

  第五条 应急预案制定机关或者单位应当结合应急管理实际需要,贯彻落实国务院、省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的要求。

  省级总体应急预案由省人民政府制定。省级专项应急预案由省人民政府组织制定,其牵头制定机关和参与制定单位由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事机构提出,报省人民政府批准。省级部门应急预案由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制定 。

  省级以下(不含省级,下同)总体应急预案由同级人民政府制定。省级以下专项应急预案由同级人民政府组织制定,其牵头制定机关和参与制定单位由同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事机构提出,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省级以下部门应急预案由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制定。

  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由企事业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

  乡镇(街道)等基层政权组织,可结合本行政区域实际,制定落实上一级政府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和其他类型应急预案的行动方案。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社区在属地政府的指导下制定相关应急行动方案。

  大型会展和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的主办单位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制定具体应急预案。

  第六条 省人民政府负责省级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的监督和协调工作。省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相关的日常管理工作,并承担省级以下各级人民政府应急预案管理的具体指导和协调工作。

  省级以下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的协调和监督工作,其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负责相关的日常管理工作。

  其他类型应急预案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其制定单位负责。

  第七条 各地区、各部门、各有关单位按照分级指导的原则,督促、指导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和管理工作,确保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

  第八条 各地区、各部门、各有关单位特别是各级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要充分依托和利用应急平台,提高应急预案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各类应急预案数据库。

  
  第二章 应急预案编制

  第九条 应急预案的编制应满足以下总体要求:

  (一)符合国家相关法律,国家、省相关法规、标准的规定;

  (二)体现“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专业处置、部门联动,条块结合、军地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工作指导方针;

  (三)保持与上级和同级应急预案的紧密衔接,保持与相邻行政区域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

  (四)适应突发事件风险状况和具备的应急能力;

  (五)应对措施具体,操作性强;

  (六)内容完整,简洁规范;

  (七)通俗易懂,好记管用。

  第十条 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一)总则,包括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和工作原则等;

  (二)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包括: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地方机构或现场指挥机构、专家组等;

  (三)预防与预警机制,包括应急准备措施、预警分级指标、预警发布或解除的程序和预警响应措施等;

  (四)应急处置,包括应急预案启动条件、信息报告、先期处置、分级响应、指挥与协调、信息发布、应急终止等;

  (五)后期处置,包括善后处置、调查与评估、恢复重建等;

  (六)应急保障,包括人力资源保障、财力保障、物资保障、医疗卫生保障、交通运输保障、治安维护、通信保障、科技支撑等;

  (七)监督管理,包括应急预案演练、宣教培训、责任与奖惩;

  (八)附则,包括名词术语和预案解释等;

  (九)附件,包括工作流程图、相关单位通信录、应急资源情况一览表、标准化格式文本等。

  第十一条 应急预案编制应当按照相应的应急预案编制框架或者指南进行。

  省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编制框架由省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提出,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其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由相应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制定和实施。

  第十二条 应急预案制定单位根据突发事件性质、特点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开展应急预案起草工作;组织有关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专家,对起草的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第十三条 应急预案制定机关或者单位在起草过程中,应当征求相关人民政府、部门、单位和社会公众的意见。


  第三章 应急预案审批

  第十四条 应急预案制定单位应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对应急预案进行审核、审议、备案、报批和公布等事项

  第十五条 省级总体应急预案经征求各州(地、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及省应急管理专家意见后,报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

  省级以下人民政府总体应急预案经征求相关部门、单位和专家意见后报同级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

  第十六条 专项应急预案经同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初审后,报同级人民政府审定。

  第十七条 专项应急预案报同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初审时,应提交下列编制说明材料:

  (一)编制背景;

  (二)编制原则;

  (三)编制过程及主要内容等;

  (四)征求意见和对反馈意见采纳情况;

  (五)对分歧意见的处理结果和依据;

  (六)应予以说明的其他事项。

  第十八条 应急预案应当实行备案制度。

  总体应急预案应当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专项应急预案应当报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部门应急预案应当报同级人民政府、同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和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中央驻青单位、省属企业、省内高校应急预案应当报省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和所在地人民政府备案。

  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大型会展和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的应急预案,应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备案。

  第十九条 应急预案制定单位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有关规定,确定应急预案密级。

  第二十条 应急预案制定单位应向社会公布应急预案和简明操作手册。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应按照保密要求公布应急预案简本和简明操作手册。


  第四章 应急预案修订

  第二十一条 应急预案制定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结合实际情况,按制定应急预案的程序及时修订应急预案。修订后的应急预案应按照本办法第十八条有关规定进行备案。

  各类应急预案原则上每三年至少修订一次。有关法律法规对应急预案修订周期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乡镇(街道)等基层政权组织,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社区的应急行动方案原则上每两年至少修订一次

  第二十二条 应急预案制定单位要建立应急预案评估制度,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或应急演练结束后,及时总结分析应急预案适用情况。

  鼓励应急预案制定单位委托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开展应急预案评估工作。

  第二十三条 应急预案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制定单位应当结合实际情况,适时修订。

  (一)不符合本办法第九条规定;

  (二)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或职责调整;

  (三)相关单位或人员发生变化;

  (四)应急预案制定单位认为应适时修订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四条 有关单位对生效期间的应急预案,认为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的,应及时以书面形式告知应急预案制定单位。应急预案制定单位应认真研究,及时反馈研究结果。

  第二十五条 应急预案制定单位应当消除应急预案之间相互抵触、不衔接的情况。

  下级专项应急预案与上一级专项应急预案相互抵触、不衔接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协调。

  同级专项应急预案与部门应急预案之间相互抵触、不衔接的,由本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负责协调;必要时,报请本级人民政府研究解决。

  同级部门应急预案之间相互抵触、不衔接的,由本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负责协调。


  第五章 应急预案宣教培训和演练

  第二十六条 应急预案应列入应急知识宣教培训内容,其中涉及公众生命安全保障的部分应作为重点。

  第二十七条 应急预案制定单位应制作有关应急预案宣传普及材料,并向公众免费发放。

  第二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应制定有关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培训大纲,定期组织有关管理人员和专业救援人员开展应急预案相关培训。

  应急预案宣传、普及和培训应当深入到社区、乡村、学校、企业和其他基层单位。

  第二十九条 应急预案制定机关或者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本办法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制度,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应急演练。

  第三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制定应急演练规划,合理安排各级各类演练活动。

  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原则上每两年至少演练一次。

  大型活动应急预案的制定单位应在活动举办之前至少开展一次综合性演练。

  乡镇(街道)等基层政权组织,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社区的应急行动方案原则上应每两年至少演练一次。

  第三十一条 应急演练组织单位应当及时对应急演练进行评估,总结分析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形成应急演练评估报告,并向应急预案制定机关或者单位报送应急演练评估报告。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政府办公厅负责解释。第三十三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